2022年11月14日,我院2022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20名硕士研究生在腾讯会议(会议号:6560397956)举行了首次学术沙龙的活动,罗增让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此次的活动内容主要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共分为6组进行。
主题一 同伴交往
(第一组成员:武嘉、丁小瑶、岳佳铭)主要讲解如何通过学习社会交往技能来促进同伴关系。首先介绍了社会交往技能与同伴关系的概念,随后根据塞尔曼的友谊发展五阶段,针对青少年友谊发展的特点进行对应的团体心理辅导。



(第二组成员:李锦程、李岳仙、刘一)从同伴关系的概述、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良好同伴关系的意义、不良同伴关系的干预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其中,不良同伴关系干预方法讲解全面,社会技能训练分为行为塑造法,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系统训练法、认知归因训练、团体辅导训练与策略训练。



主题二 亲子关系
(第三组:崔鹏、王俞洁、汪雨萱)以视频形式展示中式亲子关系,对亲子关系进行界定,讲解了亲子关系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婴幼儿时期、小学时期、青少年时期。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分为青少年自身因素与父母关系因素,其中父母关系因素分为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父母的婚姻状况父母的意识和各种变化以及经济等其他因素。最后讲解了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对策有积极引导、“朋友式”亲子关系、信任与支持、父亲更多的参与。



(第四组:孙一婵、王媛、谭健)主要讲解亲子关系的测量,分为亲子依恋问卷、亲子冲突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家庭适应与亲和评价量表。改善亲子关系的措施有转变家长观念,树立合理的家教模式、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整合多方资源,优化教育制度。



主题三 异性关系
(第五组:吴靖、陈田子、刘慧、杜晨瑶)主要讲解青少年异性关系存在的问题与青少年异性关系的影响因素,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拒绝异性交往或异性交往困难、频繁与异性同伴往来,超出友谊界限,出现早恋现象,影响了自身的学业。影响因素分别是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同伴群体因素。



(第六组:杨倩文、甘雨鑫、李佳、田苗青)主要讲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正确方式,自然原则和适度原则,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应该克服羞怯,自然大方、真实坦诚、留有余地、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习社交技能、在异性关系变质时要学会拒绝。



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与分享,2022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异性关系的认识更加清晰,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以往学习上的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会进一步探讨该主题,能有效地将理论应用到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